国际最新研究估计:亚洲象适宜生境300多年来减少超64%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近日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估计,自公元1700年以来的300多年里,亚洲象的适宜生境减少了64%以上——相当于33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研究者认为,在经历了几百年的相对稳定之后,1700年开始的生境丧失与殖民时期的土地利用、南亚后续的农业集约化同步发生,导致亚洲象的适宜生大幅境减少。
亚洲象的生境范围很广,包括草原和雨林,但随着人类土地利用和生境丧失的不断增加,象可能会和人类发生冲突。为评估象生境的历史分布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人员通过模拟象和环境因素的数据,推断某个地区长期的生境适宜性。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一致力于保护野生亚洲象及其栖息地的非营利组织Trunks and Leaves的谢尔敏·德·席尔瓦 和合作者,对公元850年至2015年13个国家亚洲象生态系统的扩散和破碎化进行估算,并计算出1700年至2015年的适宜生境的变化。他们认为,如果生境超过了某个阈值,就被认为是适宜的,定义和模拟这个阈值的生态学标准包括原始林和牧场、非森林植被、种植和灌溉模式、木材收获率和城镇化等因素。
论文作者通过比较亚洲象当前生境周围100千米内的地区,发现在1700年100%的面积可被认为是适宜的,但到2015年只有不到一半的面积被认为是适宜的 。他们指出,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部丧失了超过一半的象适宜生境范围,而亚洲象适宜生境的减少,可能会造成象与人之间的潜在冲突。
论文作者总结提醒,一定要考虑景观历史才能理解亚洲象的分布,并采取更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保育措施,满足象和人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