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准遏制疫情扩散
——访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③】
本报北京11月28日电 近期,全国本土疫情呈现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扩大的严峻复杂态势。部分地区的疫情扩散速度加快,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各地在疫情处置中,流调组、转运组、核酸检测组要进行有效协作,信息沟通共享,黄金24小时就是为了抢占疫情防控的先机。”
我国坚持科学精准、稳中求进,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持续关注全球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实践经验,因时因势因地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王丽萍介绍:“我们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每一项措施的优化,都经过了反复研判、科学论证,重大措施的调整还先在部分地方开展试点研究,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二十条优化措施实际上对高风险区进行封控的管理,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意见。”比如公众十分关注居家健康监测和居家隔离有什么区别?什么条件下可以居家隔离?居家隔离需要注意什么?王丽萍特别指出,居家健康监测和居家隔离虽然表述相近,但由于这两类人员感染风险大小不同,在管理要求上也存在差异。“居家隔离与居家健康监测在管理措施方面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后者不限制其共同居住人员的活动。”
“对居家隔离人员,要在隔离期间赋码,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员应严格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核酸检测由社区组织采样人员上门采集。”王丽萍指出,居家隔离人员在隔离期间因就医等需要外出时,社区要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对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应在管理期间非必要不外出,如确有外出就医需求,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王丽萍说。
一些地方在落实防控政策中存在“一封了之”和“一放了之”两种错误的倾向,对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坚决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并针对二十条优化措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王丽萍表示,对于怎么样更有温度地去抗疫,二十条优化措施也有相应的指导。要打通抗疫的最后一公里,解决老百姓生活的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