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的大学排名一览表(甘肃省大学排名一览表(含民办高校)
与去年相比,考生人数相同。
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评价指标体系由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校友、教学质量、高层次人才、优势学科、科研成果、科研基地、科研项目、社会服务、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国际影响力等12项一级指标组成。以服务国家、提升高校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双一流”发展战略为导向,涵盖了700多项对我国高校核心功能的评价。
甘肃省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别是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
与去年相比,前三名保持稳定不变!
以下是2022年甘肃省高校排名列表:
附前三名学校简介:No.1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中央政府,隶属教育部。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跻身“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杰出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杰出博士教育培养计划、杰出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共研究生计划、新型工程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留学人员奖学金接收机构、 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和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学位授予独立审核单位,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协会理事单位。
学校创办于1909年,前身是清末新政时期创办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命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全国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54年开始研究生教育;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署了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和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榆中、城关校区占地3544亩,有42个教研单位,103个本科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1个;本科生20121人,研究生12253人,博士生3161人;有2250名教职员工。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新型工程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大学、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公费研究生项目,是中国首批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
No.2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入选国家支持的中西部高校国家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术创新引智计划、国务院侨办汉语教育基地、中国政府留学人员奖学金接收机构等14所西部地区高校。北京师范大学资助。
学校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起源于1902年成立的首都大学师范堂。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独立设置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更名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至兰州。抗战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大学继续在兰州办学。1958年被教育部划归甘肃省领导,更名为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截至2021年3月,校区占地960亩,新校区占地541.8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100.5万平方米;各类学生36064人,其中本科生17389人,博士生573人,硕士生8697人,留学生366人。教职工2272人;设立26个二级学院;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8个,本科专业79个。
No.3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铁路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甘肃省创建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
学校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训练所。1958年5月,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本部迁至兰州。1959年6月,学校被铁道部定为重点大学,1961年4月,被列为铁道部重点大学。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地方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64亩,建筑面积88.7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27万册;有21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68个本科招生专业;教职工2315人,其中专任教师1725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人,其中本科生2.2万人,研究生6123人,高职学生2288人,国际学生385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