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海图强路上奋力谱写蓝色华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综合性海洋大学,我们要勇担使命、踔厉奋发,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2年11月24日,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为题,向学校干部师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坚持领导带头学,实施分层分类学,把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2022年11月15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中国海洋大学“‘智’糖先锋——全球海洋寡糖精准制造商”项目脱颖而出,获得高教主赛道金奖,为学校拿下大赛全国总决赛首金,取得突破性成绩。
项目团队积极响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聚焦特定结构海洋寡糖难以精准制造的国际难题,构建了海洋寡糖专用酶理性创制平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酶制剂资源库,建立了海洋寡糖酶法可控制造技术体系,成果经第三方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海洋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落实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要求,努力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从2020年开始,中国海洋大学在国之重器“东方红3”船上开设“海洋科考认知实践”研究生公共选修课,每一航次均融入“海洋强国与伟大复兴”思政元素,已成功举办30余个航次,有4000余名师生登船学习,展现了海洋强国建设中的海大担当。
“登上‘东方红3’船,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科考船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海洋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徐海梁表示,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海洋强国的建设者。
据了解,学校还持续开展“饮食文化与实践”劳育通识课教学工作,组织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对校内茶园进行系列改造,增设劳动育人基地,组织学生开展采茶义务劳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备理性思维、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这样的人才具有足够的勇气、能力和智慧去应对快速变化的未来,服务国家和人民,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对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刻体会。
攻坚克难: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考察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2022年12月5日,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建设的海南省海洋立体观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设立,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赵玮任实验室首任主任。
赵玮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扎实推进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空—天—地—海”一体化区域海洋观测系统——“南海立体观测网”的拓展升级与应用服务,努力在服务国家海洋安全、资源开发、防灾减灾、海洋经济等方面不断作出新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国家海洋科教领域的领军高校,中国海洋大学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神圣使命,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2年11月29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领衔的“重要设施养殖鱼类优良种质创制与规模化苗种培育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批立项。
“我们将联合若干优质水产养殖企业,针对设施养殖主导性鱼类优良品种匮乏、种质资源依赖国外等‘卡脖子’问题,围绕大西洋鲑、王鲑、东星斑等,开展设施养殖鱼类优异种质收集、创制与规模化苗种培育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创新研究。”包振民院士对未来发展充满希冀。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中国水科院黄海所共建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引领带动青岛蓝色种业产业发展,打造中国的“蓝色种都”。通过项目实施,助力山东省水产种业一流学科群建设,打造蓝色种业人才集聚区,构建国际一流水产种质创制创新平台,引领我国水产种业科技进步,推动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向海图强:打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阵地
2022年12月20日,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发的免疫抗肿瘤候选新药——“注射用BG136”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正式启动临床试验,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海洋药物,这标志着“蓝色药库”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海洋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药物研发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历经40余年积淀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是海大人一直以来的奋斗方向。2018年,学校会同相关单位共同推出“蓝色药库”开发计划,高效发挥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贯通海洋生物医药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关键作用,为构建多维协同创新生态,驱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BG136获准进入临床试验是‘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推进的结果,不仅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技术体系,也在破解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难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倡导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管华诗虽已年逾八旬,却依然奋战在“蓝色药库”的追梦路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海洋大学以全方位服务国家海洋事业为己任,不断推出服务青岛、服务山东、服务中国海洋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智库产品。
2022年11月22日,中国海洋大学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合作出版的《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2)》正式发布。该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引,重点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年度态势和重大问题进行阐释,努力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依据。
此外,中国海洋大学还牵头形成7个国家层面涉海战略规划,牵头建议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承担30多个区域海洋经济规划的编制工作,80余项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咨询报告与建议获得批示或采纳,助力国家海洋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中国海洋大学2023年新年献词,发出了全体海大人的铿锵誓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